過年沒去什麼了不起的地方
不過卻是難得覺得有收獲的過年
有個晚上去長輩的朋友家哈啦打屁
聊來聊去倒是有些感想(所以說要常和聰明的大人物聊天)
1. 人的思考有條無形的快速道路
其實就是思考的傾向和習慣。習慣往正向思考的人腦中的最短路徑是往正的方向,負面思考的人亦然;所以同樣的事情,引起的反應就會很不一樣;但你人生的構成就是這些小的思考向量造成的,所以長期下來你思考的方式就會很左右你的人生。
比如說就升官發財這種事,有人會覺得需要低姿態以及和各色自己不喜歡的人打交道,有人覺得人和是處世上不得不為的態度,這其實是兩個事實,只是用兩個觀點來看。
2. 不同的人在意的事情格局不一樣
一般人對於「為了生活中的瑣事爭執」和大人物「被下游廠商倒了幾千萬」的焦慮程度是差不多的,但事情處理起來的難易差很多。人是執著的,越是順著負面的觀點就越覺得嚴重,但拉遠了時間空間實際上只是鳥屎大的屁事。
以以往觀點生活了那麼多年後,忽然換一個view來看,竟覺「啊,原來過去我、家人所在意的,竟只是這種等級的東西啊」
過去雖然白走了許多路,但能有醒悟的機會實際上也是非常難得的機緣了
今年的運勢應是沒輸贏
但輸贏不是掌握在運勢上啊!
留下歲月中稀薄的痕跡
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人生是有時限的這件事
外婆於週一(2011/10/17)離開了
我並不特別地悲傷
她與後期的帕金森症纏鬥了多年
也是該休息的時候了
有的感覺只是
再也見不到了 還有
沒能在她健康時多為她作些什麼的遺憾
如果不去回憶
我應該連鼻腔和淚腺的苦澀感都感覺不到吧
人生是有時限的這件事
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會以標題的字體出現
平常頂多是內文或註解的型式
這時候忽然變得清晰放大了
人生是有時限的
即使用不鏽鋼打造一個身體
經過八十多年的歲月也無法保證它不會風化成廢鐵
何論俗身凡體
盡全力去愛你所愛的人
盡全力吃飯睡覺作愛工作奮鬥玩樂
盡全力地去作每一件事
人生是有時限的啊
我並不特別地悲傷
她與後期的帕金森症纏鬥了多年
也是該休息的時候了
有的感覺只是
再也見不到了 還有
沒能在她健康時多為她作些什麼的遺憾
如果不去回憶
我應該連鼻腔和淚腺的苦澀感都感覺不到吧
人生是有時限的這件事
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會以標題的字體出現
平常頂多是內文或註解的型式
這時候忽然變得清晰放大了
人生是有時限的
即使用不鏽鋼打造一個身體
經過八十多年的歲月也無法保證它不會風化成廢鐵
何論俗身凡體
盡全力去愛你所愛的人
盡全力吃飯睡覺作愛工作奮鬥玩樂
盡全力地去作每一件事
人生是有時限的啊
2011年7月26日 星期二
別把你老闆當成校稿小弟
某同事十分down地跟我說「老總火大了」
這是很難得的一件事
因為老總其實是一個很有修養的人
(一個有耐心能把ipv6 protocol porting到非linux kernel的os上的老總,我覺得在島國上是屈指可數的)
事情起因是這樣的,本處被請求開一個新功能的spec(之前的功能都是我們開發的)
某同事覺得新功能如embedded在我們目前的產品中,將來移植到其他產品的彈性會很低
我個人是十分腹黑的:難移植不就代表是我們獨佔了嗎(奸笑)?還為了這個和他argue了一陣(咋)
(不過反正好話說過,不聽也不干我事)
於是他請助理辛辛苦苦的把現有產品功能「全部」匯整的data,然後寄給大頭們
老總不客氣的回應了:
這分資料不是我想要的,我希望貴處能把新功能整合進目前的產品中
另外你寄來「50頁資料只是把目前產品的logo換掉,叫我們選功能」
「你把我當成校稿的小弟了嗎?」(這句的ph值一定在3以下啊啊XDXD)
這其實是有點冤的
某同事很努力了,助理也很幫忙了
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結果?
因為這不是一個資訊缺乏的時代
你的老闆不是神也不是電腦
實際上他跟你我一樣
很多事他也不懂(這也是他為什麼要花錢請你)
過多的資訊,不能被了解的部分
就只是垃圾
所以一份盡心盡力整理內容高達50頁的資料==50頁的垃圾
如果你是向你的老闆report
你該把最重要的輪廓、功能、敘述整理出來(也就是你老闆注重並能了解的部分)
細節完全不要提(也就是你老闆不注重或不能了解的部分)
因為細節的實作越抽象
實作時的彈性才越大
(這也是我很喜歡使用interface這種寫法的原因,只要implements過這個interface的物件都可以是這個interface的實例,在多型programming中超好用)
因為那是你的任務
這是很難得的一件事
因為老總其實是一個很有修養的人
(一個有耐心能把ipv6 protocol porting到非linux kernel的os上的老總,我覺得在島國上是屈指可數的)
事情起因是這樣的,本處被請求開一個新功能的spec(之前的功能都是我們開發的)
某同事覺得新功能如embedded在我們目前的產品中,將來移植到其他產品的彈性會很低
我個人是十分腹黑的:難移植不就代表是我們獨佔了嗎(奸笑)?還為了這個和他argue了一陣(咋)
(不過反正好話說過,不聽也不干我事)
於是他請助理辛辛苦苦的把現有產品功能「全部」匯整的data,然後寄給大頭們
老總不客氣的回應了:
這分資料不是我想要的,我希望貴處能把新功能整合進目前的產品中
另外你寄來「50頁資料只是把目前產品的logo換掉,叫我們選功能」
「你把我當成校稿的小弟了嗎?」(這句的ph值一定在3以下啊啊XDXD)
這其實是有點冤的
某同事很努力了,助理也很幫忙了
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結果?
因為這不是一個資訊缺乏的時代
你的老闆不是神也不是電腦
實際上他跟你我一樣
很多事他也不懂(這也是他為什麼要花錢請你)
過多的資訊,不能被了解的部分
就只是垃圾
所以一份盡心盡力整理內容高達50頁的資料==50頁的垃圾
如果你是向你的老闆report
你該把最重要的輪廓、功能、敘述整理出來(也就是你老闆注重並能了解的部分)
細節完全不要提(也就是你老闆不注重或不能了解的部分)
因為細節的實作越抽象
實作時的彈性才越大
(這也是我很喜歡使用interface這種寫法的原因,只要implements過這個interface的物件都可以是這個interface的實例,在多型programming中超好用)
別把你老闆當成校稿小弟
因為那是你的任務
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
回歸基本面
最近又有個同仁離開。
想想其實我目前的環境在島國廠商中不算太差
為什麼老是留不住人
但想深一點
所謂的比較
scope其實不在島國
大陸大城市的薪資成長率五年內成長了150%
連PTT上面大家最近談的
都不是「你覺得哪家公司值得進」
而是「哪個國家的公司值得進」
所謂語言障礙
其實不太算障礙
島國不久後也許會成為所謂「知識勞工的最大輸出國」
專門輸出「台灣知識勞力工作者」,簡而言之,台勞…
這是很蠻令人感嘆的一件事
成因隨手可得的教育資源產生了許多good student
但是這些教育資源並沒有教導share這件事
這個時代最強大產物和力量不是獨佔
因為資源分配變動得太快
獨佔某個資源只能取得一小段時間的優勢
你必需隨時知道資源變化的方向才能取得優勢
資源分享出去
而使用這些資源的人越多
你提供的資源就會成等比級數發揮成長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android、社群網站
過去島國企業的經營模式是
取得資源→costdown→量產→以量制價
取得的利益重新分配到少數高層及精英分子手中
新台幣一直沒有升值
為了取得出口
島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代工國
出口了全世界最多的IT產值
但這些出口貨物賺到的錢沒有再轉回新台幣回到國內
它們變成了美金、歐圓
存到了某些人的瑞士銀行帳戶…
島國員工12年來沒有薪資調整
(今年可能有,3%…但3% v.s 150%,其實等於沒有)
這個模式的弱點在於:
因為多數利益分配在極少數人手中,所以當獲利模式不再適用的時候,這些少數人還是有獲利
只是獲利變少,而這種變少的感覺會因景氣波動被消除無法知覺
而另一群本應分享這些獲利的人因為從來沒有分享到,所以無感
特別是好學生們從來不爭取利益
一群青蛙在溫水中煮了12年
12年前很有效率的獲利模式
12年後我們還是在follow(兩兆雙星?我呸!)
所以一切還是回到了基本面
60年代留外賺外匯的時代又回來了
往好處想其實這也不太算台勞
地球在新時代本來就是平的
一個外國的城市和一個本國的城市的差距
也只是距離而已
想想其實我目前的環境在島國廠商中不算太差
為什麼老是留不住人
但想深一點
所謂的比較
scope其實不在島國
大陸大城市的薪資成長率五年內成長了150%
連PTT上面大家最近談的
都不是「你覺得哪家公司值得進」
而是「哪個國家的公司值得進」
所謂語言障礙
其實不太算障礙
島國不久後也許會成為所謂「知識勞工的最大輸出國」
專門輸出「台灣知識勞力工作者」,簡而言之,台勞…
這是很蠻令人感嘆的一件事
成因隨手可得的教育資源產生了許多good student
但是這些教育資源並沒有教導share這件事
這個時代最強大產物和力量不是獨佔
因為資源分配變動得太快
獨佔某個資源只能取得一小段時間的優勢
你必需隨時知道資源變化的方向才能取得優勢
資源分享出去
而使用這些資源的人越多
你提供的資源就會成等比級數發揮成長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android、社群網站
過去島國企業的經營模式是
取得資源→costdown→量產→以量制價
取得的利益重新分配到少數高層及精英分子手中
新台幣一直沒有升值
為了取得出口
島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代工國
出口了全世界最多的IT產值
但這些出口貨物賺到的錢沒有再轉回新台幣回到國內
它們變成了美金、歐圓
存到了某些人的瑞士銀行帳戶…
島國員工12年來沒有薪資調整
(今年可能有,3%…但3% v.s 150%,其實等於沒有)
這個模式的弱點在於:
因為多數利益分配在極少數人手中,所以當獲利模式不再適用的時候,這些少數人還是有獲利
只是獲利變少,而這種變少的感覺會因景氣波動被消除無法知覺
而另一群本應分享這些獲利的人因為從來沒有分享到,所以無感
特別是好學生們從來不爭取利益
一群青蛙在溫水中煮了12年
12年前很有效率的獲利模式
12年後我們還是在follow(兩兆雙星?我呸!)
所以一切還是回到了基本面
60年代留外賺外匯的時代又回來了
往好處想其實這也不太算台勞
地球在新時代本來就是平的
一個外國的城市和一個本國的城市的差距
也只是距離而已
2011年5月16日 星期一
努力邊際效益
要讓一個人成為人才,方法是找出這個人一個美好的特質,然後不斷地強化這個特質
要讓一個人成為庸才,只要不斷找出這個人的缺點,然後要求他「改善」這些缺點
注意到其中的差異了嗎?
就是「改善人的缺點不會使他更有價值」
只有「放大優點才會」
當努力的效果欠佳時,我們最常落入的陷井是「認為自己不夠努力」
實際上比較可能的原因是「努力的點根本就錯了」
島國十年前作高科技產品的努力邊際效益是很高的(由毛利率來看就知)
現在則非常低,無論加了多少班,想獲得和十年前同的獲利率。那。是。不。可。能。的
努力去作任何事,是美德
努力去作邊際效益高的事,是智慧
要讓一個人成為庸才,只要不斷找出這個人的缺點,然後要求他「改善」這些缺點
注意到其中的差異了嗎?
就是「改善人的缺點不會使他更有價值」
只有「放大優點才會」
當努力的效果欠佳時,我們最常落入的陷井是「認為自己不夠努力」
實際上比較可能的原因是「努力的點根本就錯了」
島國十年前作高科技產品的努力邊際效益是很高的(由毛利率來看就知)
現在則非常低,無論加了多少班,想獲得和十年前同的獲利率。那。是。不。可。能。的
努力去作任何事,是美德
努力去作邊際效益高的事,是智慧
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Emotion。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賓拉登掛了。
先不論這則新聞的真實性。
我常想:
什麼樣的情感,會讓渺小、貪生怕死的人類
帶著炸彈,開飛機和你的敵人同歸於盡
嘿,這可不是心臟病、吃安眠藥、跳樓或在浴缸割腕這種peace death
而是撞擊、爆炸,和他媽的血肉糢糊
如果讓我選,這種死法一定會排在第100種以後
當「西方正義」開香檳慶祝首惡之死時
我好奇的是
「老美究竟幹了啥好事,造就了這個族群願不惜粉身碎骨以死相搏」
島國已經和戰亂與仇恨脫離太久
我指的仇恨
不是被公司同事婊了黑掉這種
不是搶錢搶糧搶娘們,和被搶錢搶糧搶娘們這種
而是
「這個仇恨,在我這一輩子無法解決
我把它傳給我的子孫、傳人、信徒,以及任何願意承接這信念的人」
感情,從來不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愛一個人多深
不代表對方會以相同的分量愛你
恨意也是
感情的力學,比較偏向力量的累積
認同感變好感 好感變喜歡 喜歡變成愛
不認同變成反感 反感變成討厭 討厭變成恨
按照施力方向和對象不同 而產生質與量的變化
先不論這則新聞的真實性。
我常想:
什麼樣的情感,會讓渺小、貪生怕死的人類
帶著炸彈,開飛機和你的敵人同歸於盡
嘿,這可不是心臟病、吃安眠藥、跳樓或在浴缸割腕這種peace death
而是撞擊、爆炸,和他媽的血肉糢糊
如果讓我選,這種死法一定會排在第100種以後
當「西方正義」開香檳慶祝首惡之死時
我好奇的是
「老美究竟幹了啥好事,造就了這個族群願不惜粉身碎骨以死相搏」
島國已經和戰亂與仇恨脫離太久
我指的仇恨
不是被公司同事婊了黑掉這種
不是搶錢搶糧搶娘們,和被搶錢搶糧搶娘們這種
而是
「這個仇恨,在我這一輩子無法解決
我把它傳給我的子孫、傳人、信徒,以及任何願意承接這信念的人」
感情,從來不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愛一個人多深
不代表對方會以相同的分量愛你
恨意也是
感情的力學,比較偏向力量的累積
認同感變好感 好感變喜歡 喜歡變成愛
不認同變成反感 反感變成討厭 討厭變成恨
按照施力方向和對象不同 而產生質與量的變化
2011年4月26日 星期二
續。獨立思考這件事
通常我看媒體的時候,
第一件事情就是將它分類。
這世界上不存在「沒有顏色」的媒體,
從小我們信奉的顏色來自我們的父母,
或生長的環境。
在屏東長大的小孩,
或和台北長大的小孩,
心中的顏色一定不一樣。
但你一定要知道自己相信的是什麼,
然後不要憑顏色來決定自己相信什麼。
最近的媒體,
報導的是小藍小綠們為了選戰放出的「新聞」(這個字用來值得商確 ,人造之物是真的新嗎?)
或說端出的牛肉。
打房加薪救弱勢…bla bla的…
媒體們要人民相信的是,
這兩個陣營都在作事…for…
其中的陷井不是在於這兩個陣營作了什麼?
而是「有人想過其他的陣營在作什麼嗎」
我們的選擇不是A或B,
爛蘋果或爛橘子,除此之外沒得選。
但事實不是如此。
就跟Selina被火燒到的新聞一樣,
媒體把這個新聞focus在Selina及其未婚夫還有導演上,
而我注意到的是:
有人還記得那個男的,幫Selina擋火,被燒的比Selina還慘的那個倒楣鬼
叫作啥嗎?
是的,
「好人」,你總是最容易被遺忘的…
你的「所見所聞」不該被媒體設定的框架限制。
第一件事情就是將它分類。
這世界上不存在「沒有顏色」的媒體,
從小我們信奉的顏色來自我們的父母,
或生長的環境。
在屏東長大的小孩,
或和台北長大的小孩,
心中的顏色一定不一樣。
但你一定要知道自己相信的是什麼,
然後不要憑顏色來決定自己相信什麼。
最近的媒體,
報導的是小藍小綠們為了選戰放出的「新聞」(這個字用來值得商確 ,人造之物是真的新嗎?)
或說端出的牛肉。
打房加薪救弱勢…bla bla的…
媒體們要人民相信的是,
這兩個陣營都在作事…for…
其中的陷井不是在於這兩個陣營作了什麼?
而是「有人想過其他的陣營在作什麼嗎」
我們的選擇不是A或B,
爛蘋果或爛橘子,除此之外沒得選。
但事實不是如此。
就跟Selina被火燒到的新聞一樣,
媒體把這個新聞focus在Selina及其未婚夫還有導演上,
而我注意到的是:
有人還記得那個男的,幫Selina擋火,被燒的比Selina還慘的那個倒楣鬼
叫作啥嗎?
是的,
「好人」,你總是最容易被遺忘的…
你的「所見所聞」不該被媒體設定的框架限制。
訂閱:
文章 (Atom)